中国提琴对意大利传统制琴业的影响

意大利北部小城克雷莫纳素有“提琴之乡”的美誉。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低价提琴对克雷莫纳构成了挑战。为证实这一消息的准确性,记者近日探访了克雷莫纳,但发现,这里的制琴师对所谓的“挑战”并不担心。

中国提琴对意大利传统制琴业的影响

小城街道以制琴大师命名

克雷莫纳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这个面积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不仅孕育了巴洛克音乐时期代表人物蒙泰韦尔迪这样的大师,还出现了斯特拉迪瓦里、杰苏等著名的提琴制造大师。
想象中,克雷莫纳的街道两旁坐落着一家挨一家的制琴作坊;屋顶上则挂满已经做好和尚未完工的提琴……然而,当《世界新闻报》记者来到克雷莫纳后,发现实际情况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粗看上去,这里和许多美丽的意大利小城没有太多区别,但仔细观察,处处可见提琴制造在城市生活中的印记。

克雷莫纳有很多街道都是以提琴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在市中心的广场上,矗立着制琴巨匠斯特拉迪瓦里的纪念碑。另外,市政厅内收藏了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等大师的9件传世佳作。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位老乐师将这些无价之宝逐件演奏一遍,以保持这些古琴的活力。

每年制琴数量不得超过15把
在斯特拉迪瓦里广场边上,记者找到了克雷莫纳“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师协会”的展厅。这个协会有点类似于当地制琴师的行会组织。虽然成立只有10年,但在克雷莫纳省和克雷莫纳市的130家制琴工作室中,有一半是它的成员。

为了保护当地的手工制琴技术,协会设立了自己的品牌“cremona liuteria”,并对制作的方方面面做出了严格规定:譬如,琴木必须在云杉、枫木、乌木等传统木料中选择;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普通配件,制作过程中决不能出现工业化生产因素……

为了保证质量,该协会甚至规定,其成员每年制作的乐器数量不得超过15把。此外,一旦发现有成员擅自以工厂琴冒充克雷莫纳手工琴,协会会将此人立刻除名。
协会副主席弗朗切斯科告诉记者,为保证买家的利益,他们为每一把“cremona liuteria”的提琴制作了“身份证”,其内容涵盖了制琴师的个人信息、乐器主要部件的详细描述和照片。购买者可以凭借这些信息,到协会专门设立的数据库查询所购小提琴的“血统”是否纯正。

这些严格的规定其实也只能保证乐器并非假货,真正能够保证提琴质量的还是制琴师对工作的热爱。据介绍,制作一把提琴需要220个小时,一些一流的制作家做一把琴,甚至要耗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为了保证做出的提琴能反映买琴者的个性,制琴师会与客人进行大量面对面的沟通,然后才会动手选料,制作乐器。

制琴师喝咖啡时都在交流经验
克雷莫纳之所以成为提琴之都,并不仅仅是因为精湛的工艺,更吸引人的是数百年积淀下来的制琴文化。
今年61岁的科尼亚是匈牙利人,他年轻时来到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学习,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制琴家。科尼亚对“传统”二字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生活在克雷莫纳,生活方式、文化、音乐,所有的一切都是克雷莫纳风格的,所以我制作的小提琴也会是同样的风格,这是一种思想的教育。”

中国提琴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师协会”的副主席弗朗切斯科则是年轻一代制琴师的代表。他和科尼亚一样,都不是克雷莫纳当地人,但他说自己永远都不会离开克雷莫纳。“在这里,制琴师们在喝杯咖啡或喝杯酒的时候,都可以谈论提琴制作。而在其他地方,就不会有这种环境。”

中国人的参与让竞争更有趣
日前,有香港媒体报道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小提琴产地的中国,对克雷莫纳构成了挑战”。为了“抢回失地”,当地的制琴师正努力提升产品质量。

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将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一位受访者的面前。但所有人听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问记者,所指的是工厂琴还是手工琴。弗朗切斯科解释说:“克雷莫纳的提琴必须是手工制作,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制琴师对琴的看法,以及对音乐和声音的不同理解。在这一点上,工厂琴是无法与手工琴相提并论的。”

科尼亚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中国制造的乐器,但总体而言,购买工厂琴的更多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初学者,专业演奏者购买的可能性不大。而克雷莫纳提琴的主要客户是乐队高级小提琴手和音乐家,此外还有一些乐器收藏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厂琴和克雷莫纳的手工琴之间根本构不成竞争关系。

对于越来越多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手工制琴师,不论是弗朗切斯科还是科尼亚都不认为这是一种竞争。弗朗切斯科坦诚地说:“世界很大,优秀的提琴制作家不只出现在克雷莫纳。我个人认为,并没有什么影响和威胁。因为我制作和销售的是我个人的产品,其他提琴制作家制作和销售的是他们的作品,他们就像我的同事一样。”

曾经两次到过中国的科尼亚与弗朗切斯科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许多制琴师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制琴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反而会让竞争变得有趣。”

在结束采访前,科尼亚的一段话让记者难以忘怀:“很多人都可以制作琴或拥有琴,但却没有自己的个性。我每次只制作一把琴,它会和你我一样,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我也不喜欢用编号来命名它们,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的琴有我的声音,这是难以模倣的。所以,中国的制琴师应该做他们自己的琴,因为中国文化和意大利文化是不一样的。”

相关新闻

  • 想知道大提琴为什么那么难学吗?

    想知道大提琴为什么那么难学吗?

    说起来大提琴,很多人认为这是十分高雅的乐器,但令大家感到疑惑的是,学习大提琴在许多人看来是十分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大提琴真的难学吗? 答:难!确实很难,学什么乐器都难。但只要用心了,其实也能很快的掌握。 不容易学会的原因1: 由于大提琴比其它的乐器更有人情味儿,它比较接近人声,可以高昂,可以委婉,可以短促,可以悠长;有时如火如荼,有时又如泣如诉。大提琴振动人们的心灵,鼓起人们的想像。她不像其它乐器像一架机器。大提琴没有金属的冰冷感,也没有金属的坚硬感,它可以是一团挚热的火,一股感情的宣泄,一道势不…

    学习技巧 2019-05-28
  • 如何判断一个小提琴老师的水平?

    如何判断一个小提琴老师的水平?

    一个小提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尤其是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是影响到学生能否学有所成。但是对于小提琴老师的教学水平来说,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很难判断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我们在选择老师的时候要避免一些误区。 误区1:小提琴拉得好的老师,教得不一定也好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明白,演奏和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虽然演奏和教学水平的确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绝对不能单看一个老师的演奏水平来判断教学水平。更何况对于完全不懂的人来说,拉两首难度不高通俗的流行曲就足够把你炫得一愣一愣的了。…

    常见问题 2016-12-22
  • 聊聊不被人们关注的中提琴

    聊聊不被人们关注的中提琴

    中提琴学的人比较少,没小提那么有名气,一方面是它发展的比小提晚,一段时期都是以小提琴作为鼎盛。事实上中提琴的发明比小提琴早很多年,现在很多国人觉得拉中提是因为小提拉不下去了,真是悲哀。 拉中提的都是需要小提根基很好的才行,如果起码的小提琴的运弓和发音都没解决,拉中提会费劲。中提琴的曲目比小提少很多很多,而且半数基本都是现代作品,比如Hindemith,Racheborg等,技巧要求高,不适合普及,中提琴的练习曲也都是比较难的,比如Fuchs,Dancla,都是炫技类练习曲,个人感觉,拿中提琴起家…

    知识科普 2016-12-22
  • 小提琴琴弦有哪些种类,如何去选择?

    小提琴琴弦有哪些种类,如何去选择?

    一把好琴不仅要有优质的原材料和成熟的生产工艺,还要配有一套高质量的琴弦。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琴弦有三种,每一种琴弦有它自己个性特点,用起来也会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琴弦以及特点。 1.钢丝弦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金属e弦的出现与广受好评,人们开始用金属丝来制作琴弦,并且用在弦乐器的其它各弦上。这是以钢丝为芯,在外面缠绕上镍、铅、 银、甚至钛金属等细丝。这样的金属琴弦就成为羊肠弦外之另一大类。 钢丝弦优点: 具有耐磨、耐压、比较耐用,钢丝弦表面光滑,钢丝弦音量较大。钢丝弦音色明…

    选购知识 2019-05-29
  • 小提琴难学的原因是什么?

    小提琴难学的原因是什么?

    我爱好音乐,喜欢小提琴乐曲欣赏。我玩过小提琴,但不算学过,因为没教材,没老师,没学友。小提琴难学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乐器本身难度高。小提琴的弓要控制得好非常不容易,控弓的力度速度对琴音的变化相当微妙,音准难以控制。再加个双手配合,要达到一定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二、音乐文化背景所限。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其作品的产生,有深厚的西洋历史人文背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根殖于我们传统文化,大部中国人从小到大不同程度地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洋音乐文化存在重大差异,使得我们学习小提…

    常见问题 2019-05-28
  • 马思聪的《思乡曲》与陈钢的《梁祝》,哪一首艺术成就更高

    马思聪的《思乡曲》与陈钢的《梁祝》,哪一首艺术成就更高

    马思聪是南粤之子,被誉为(中国的音乐神童)。《思乡曲》是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即我国第一首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堪称世界精品。后来才有大家所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马思聪的《思乡曲》是小提琴独奏曲,而陈刚的《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两部作品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创作背景亦不同。所以不能拿它们作对比而分出谁为第一,谁为第二。我的观点是,两部作品都是伟大的音乐经典。作为小提琴独奏曲,沉思,忧伤,感怀,马思聪的《思乡曲》可称唯一,没有之二。 而作为欢快,婉约,唯美,大气磅薄,意境…

    常见问题 2024-06-11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9373-7784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1329366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9:30-18: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