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山小提琴专卖首页
  2. 关于小提琴
  3. 知识科普

天才背后 ——采访世界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先生

吕思清先生是著名小提琴家,被誉为国际乐坛最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作为第一位夺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他的演出足迹早已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他诠释的《梁祝》被公认为最佳版本,唱片销量超过一百万张,被西方媒体称赞为“一位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近日我代表西雅图中文电台采访了他,在一个多小时的面对面接触中,他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很想了解他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到这么远的原因,以及取得现在已有的成就之后,他下一步的发展设想和方向是什么。

天才背后 ——采访世界知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先生

到达了他所下榻的酒店,一眼认出了坐在大厅里穿着蓝色polo衫、休闲裤的吕老师,他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并且握手——握着他手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这是一只多么金贵的手啊,就是从这手中流淌出了那么美妙的音乐么?他的双手,需要上多少的保险才够呢?这些奇思异想一闪而过,我们乘坐电梯到了楼上更为安静宽阔的活动室,找了一个角落开始了采访。

四岁半开始学小提琴,我问他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这个乐器,是家人还是他自己的想法呢?吕思清笑着回答是自己要的,而那时候钢琴实在太贵了买不起,小提琴的价钱倒是能够承受所以学小提琴了——其实后来他才发现好的小提琴的价格比好钢琴的价格要贵得多——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真正成功的人能够正确对待问题——他们不是没看到困难,而是善于解决问题,想办法克服困难。他说自己的性格比较想得开,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也不会一直蔫蔫的,能够调整以后振作。吕老师说到自己青少年时候参加国际比赛时,他通过国内的奖学金在海外留学,但是国内有几个琴童比赛的名次总是比他高,好几次比赛都是这样——国内就有了不少质疑之声——拿着奖学金出去留学的人琴拉得还没有国内学生好,凭什么要送他们出国留学呢?听着质疑之声、顶着很大的压力,他日复一日地练琴训练、参加比赛,现在当年那些比赛超过他的几个琴童,他们的名字已经在小提琴的领域听不到了——可见历史的长河中,成功的路其实是漫长的,一时的成功更不代表一世的成功。不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不忘初心,不忘记当年的承诺,找准对的目标去努力,专注努力追求。

吕老师谈起了“一万个小时定律”——在任何领域,在投入专注的10000个小时,才有可能达到该领域的杰出程度。他笑言自己应该是早突破了一万个小时的时间界限,中国的古话“熟能生巧”一点都不为过。在“天才”的名义之下,很多少年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最终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其实一直持续的努力和超越自己非常重要,一直都需要练习——如果没有练琴就做别的事情的话,心里也不踏实。

我询问了他关于以后方向的问题:他做的音乐主要是古典音乐方向,以后会想做怎样的革新么?他认为古典音乐的本质不会改变,生命力已经通过历史的检验得以证明,但是传播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网络课堂微信传播都会是很好的形式,也许可以“每日一曲”的传播形式走近人心,让古典音乐成为一种习惯,让人能够慢慢沉下心来;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和网络传播进行音乐会直播、开大师班授课,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古典音乐的喜欢和欣赏之中……

关于他的去年走遍全国28座城市的30场“魔弓传奇”巡演,吕思清先生说巡演去了国内的一些三四线城市,被大家热情饱满的情绪和对音乐的喜爱深深打动了。看到比他那时候更多的琴童被家长带着来听他的演奏,看到现场不光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青少年……他对于古典音乐在中国以后的发展和受观众支持有很大的信心。

吕思清先生谈到在诱惑面前,注意事物的先后顺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每天除了练琴,他也会放松,会看电影,会去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但是这些如果作为一种奖励,在练琴完成之后再进行会让他更加安心,琴也练好了,别的也可以安心玩,两者并不矛盾——这让我觉得其实不论是他的练琴也好,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其他事情也罢,其实都可以参照这种方法进行。

采访过程中,我感觉得到吕老师对于自我的高要求、不断挑战和超越充满动力。作为家喻户晓、国际乐坛最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他完全可以在自己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吃老本,他有很多足够骄傲的资本,可是他仍旧积极学习新的曲子、和不同的作曲家和音乐人合作、寻找自己演奏的突破,努力寻求艺术上的新鲜感和保持战斗力……一位已经如此成功的人士都如此,更何况更多普通平凡、还在成功路上努力挣扎着的人呢?

一个小时的访谈过得很快,如同听他拉的小提琴那样悦耳动人,见到他真人、面对面的交谈也是如沐春风的。他在以前的一个采访中曾说过,“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得还行,还能给别人带来乐趣,是一件满足的事情。”我想,一个如此真挚诚恳、谦虚执着的人,他的音乐和他的为人一样纯粹而值得细品;他在成功路上摸索出来的经验应该被无论从事音乐与否的人都共同分享。

愉快的一次访谈,有收获的一次采访,让我看到了天才背后更真实、更多面的人生。

—文章源于网络,作者:左微

原创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gxtq.com/165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